你的位置:首页 > 领耘资本 > 领耘汇

领耘汇(743期)|寒武纪:从IPO申报解析科技和其研发实力

2020/4/29 19:28:43 点击:391
 

领耘汇(743期)|寒武纪:从IPO申报解析科技和其研发实力

 

提起寒武纪,在芯片领域也是“后起之秀”,短短4年间,发展成果显著。产品方面,从终端智能处理器IP,再到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,以及智能计算集群系统,随着市场需求高速迭代,产品矩阵为寒武纪打开了一片天地。

 

产品好不好,研发很重要。而决定研发的影响因素,包括:市场环境、技术趋势、项目应用前景,研发投入和研发人才技术水平等等。

 

伴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,多数量、多形态的计算需求,使得现代企业数据激增。因此,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刻不容缓。而云计算数据中心也由以CPU集群为主,开始向智能计算集群演进。市场环境表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。

 

寒武纪自主研发了思元系列智能芯片加速卡、基础系统软件平台,以及智能计算集群管理系统,可以实现对计算平台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控制与管理,提供智能集群监控管理、应用调度管理、应用生命周期管理等。因此,寒武纪的步调符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。

 

而寒武纪近三年的营收数据,也是很好的证明。根据招股书显示,从2017年到2019年,寒武纪三年的营收分别约为784.33万元、1.17亿元、4.44亿元。快速的增长背后,三年营收也增长超过了50倍,2018年度和2019年度较前年增幅分别为1392.04%及279.35%。

 

与此密切相关的,在研发投入上,寒武纪在过去三年,合计投入8.13亿元进行研发,是三年累计营收的142.93%,公司研发投入均超过营收规模。

 

再看技术人才,寒武纪的创始人、董事长、总经理陈天石,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,还曾就职于中科院计算所,担任博士生导师。寒武纪的研发团队达到680人,占员工总数的79.25%,其中,70%以上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。

 

而在人工智能的技术领域,投入资源研发关键性软件技术,是开启人工智能底层生态另一扇门的创新。寒武纪研发的 BANG 语言,便是这样的技术性前瞻的体现。

 

补充阅读:

大客户华为转身变对手 寒武纪亏损11.79亿还能估值200亿吗?

 

3月26日,上交所官网显示,寒武纪的上市申请获受理,这标志着寒武纪又迈出了科创板上市的一小步。

 

招股书显示,寒武纪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,募集资金不超过28.01亿元,拟投入7.00亿元到新一代云端训练芯片及系统项目,拟投入6.00亿元到新一代云端推理芯片及系统项目、拟投入6.01亿元投入新一代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统项目,9.00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。

 

3年累亏16亿元,研发费用超出总营收,寒武纪也在招股书中提示,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,上市后亦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。

 

寒武纪的主营业务由三部分构成,分别是终端智能处理器IP、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和智能计算集群系统。其中后两项业务都是2019年才开始出现的,在2017年和2018年,寒武纪只有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一项业务。

 

寒武纪的营收虽然增长,但是亏损也一直在持续。寒武纪目前仍然面临挑战,是否能够支撑起200亿元的估值还是未知数。

 

华为从最大金主变竞争对手,寒武纪压力骤增

 

寒武纪在招股书中表示,与英伟达、英特尔、AMD等国际大型集成电路企业相比,其在整体规模、资金实力、研发储备、销售渠道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。国内企业中如华为海思及其他芯片设计公司也日渐进入该市场,寒武纪面临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状况。

 

招股书显示,2019年寒武纪的主要客户发生了变化。2018年的首要客户,贡献了营收占比95.44%的公司A,在2019年落到了第4位,贡献比例也降到了14.34%。

 

招股书解释称,系初创期公司A得到授权,将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IP集成于其旗舰智能手机芯片中并实现批量出货。由此推测,公司A是华为。

 

华为和寒武纪的合作由来已久,早在2017年9月,华为就发布了与寒武纪合作开发的“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”麒麟970,这款芯片采用了寒武纪1A处理器的IP作为其核心人工智能处理单元。

 

随后,华为的麒麟980芯片同样与寒武纪进行了合作,集成了寒武纪1H处理器IP,这些芯片都被广泛使用在华为的旗舰机上。

但是华为同样看到了自研AI芯片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,同样走上了这条道路。

 

2018年10月,华为宣布将采取完全自主的“达芬奇”AI架构,2019年发布的麒麟810芯片,更是用自研架构替换了寒武纪的IP。

2019年10月,华为公布了AI战略,即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,包括云端、终端、边缘端,这与寒武纪的AI芯片布局吻合。最大客户变成了竞争对手,寒武纪的压力可想而知。

 

近期,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Intel今年52岁,AMD今年51岁,NVIDIA今年27岁。寒武纪只有4岁,和行业前辈比起来还只是个孩子。罗马并非一天建成,标杆也都是筚路蓝缕走过来的。”

 

诚然,自研AI芯片回报周期很长,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果。此次寒武纪谋求上市也是为了保证现金流的健康,从而获得长足发展。但是如何在科研领域做出突破的同时实现商业层面的盈利,这或许是寒武纪未来更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
信息来源:领耘资本研究中心、网络